南投縣立旭光高中
102學年度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 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計畫
本區北鄰台中,西與彰化為界,於30分鐘路程內,可達台中、彰化縣市,故在人文互動及學生就學上有其重疊現象;雖是如此,其城鄉差距卻又是不爭的事實,教育資源更與都市學校有明顯的差異,歸咎因素略述如下:
一、就地理因素:位處多山丘陵地形,使人民居住地較為分散,加上交通不便,使教育資源之聯繫整合不易,學校之分布亦較為分散。
二、就經濟因素:本區之居民多數以傳統產業或務農為主,故其工商業並不發達,家庭收入較低,其額外教育補充資源相對較少,所造成的城鄉差距更大。
三、就學習風氣:家長教育觀念落差較大,弱勢家庭之學生學習除在校學習外,平常課餘加深、加廣機會相對減低。
四、就資源分配:在既有城鄉差距下,如何有效運用教育資源共享,避免教育資源落差,為一重要課題。
五、就適性學區:本區之特殊地理位置,若以單一行政區域化分法,則有實際教育資源及適性學區分配之問題,故應予實際生活圈為合作基準。
基於上述幾項因素分析可知,本區之教育資源及區域平衡亟需加以整合,並且在社區化既有的基礎上提出策略性及具體性之行動方案,以使區域內能達到「資源共享」、「區域合作」,提昇「競爭力」的目標。
國民中學的學生在畢業前,對自身的條件、升學及就業的各項訊息與知識有具體的認知,以做為學生未來升學管道,或就業類別選擇的參考依據。由於學生需對於未來的職業做出選擇,且必須依照學生自身的興趣加以發展,所以提供學生必要的職業資訊及態度,就成為國民中學職業陶冶課程的重要目標,而職業試探是屬於職業陶冶課程的基礎科目之一,為國民中學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基石。
本區高中職針對各校發展特色,評估區域內學生就學需求,經會議討論後形成共識,依均質化精神及各校發展特色屬性。本組由私立同德家商 (以下簡稱本校)擔任總計畫學校,南投縣立旭光高中、國立草屯商工等三所學校策略聯盟。並且在審酌現況後,咸認高中職學校與社區國中缺乏垂直合作、緊密互動的夥伴關係;國中的職涯試探與生涯探索課程,無法充分培養學生適性發展的分流選擇能力;以及高中職學校與社區國中,缺乏互動的交流平台,無法突破空間、時間與課程結構的限制。
幾經三校分析成因,協商計畫重點如下:一、因應英語能力造成的城鄉差距,由縣立旭光高中提出「打造英語力」計畫;二、考量南投縣境內國中職業輔導課程的需求,同德家商規劃「國中生生涯探索—職業類科課程試探計畫」,充分利用高職的職業類別設備,介紹給社區內的國中生;三、本縣為唯一不靠海的山縣,孕育出許多在運動領域方面表現非常傑出的國、高中選手,其中大部份是原住民及家境弱勢的選手,為扶助弱勢,協助縣內優秀選手,能就近在家鄉受到良好的培育,不須再離鄉背井,草屯商工提出「黃金年代青少年適性學習輔導探索計畫」,更期望透過均質化各項創造力、技藝、門市服務等等營隊活動與國中端有更緊密合作,提升就近入學率。